今天是:

陕西省政协 | 宝鸡市政协 | 金台区委 | 金台区政府 | 金台区人大


【文史之窗】《美丽的龙泉中学》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4-12-20 | 浏览:7136次 ]

时代竞风流,文史载华章。政协文史资料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为了挖掘金台历史文化、记录金台精彩瞬间,进一步发挥好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积极作用,提升各界参与度,拓宽群众知晓面,金台区政协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文史之窗】专栏,通过文字、图片等不同形式展现金台区悠久深厚的文史文化,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文稿征集活动,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写作爱好者踊跃参与,积极投稿。投稿邮箱:jintaizx@126.com


《美丽的龙泉中学》

◇陆蓉仙

(一)

我是1955年公私合营后跟父亲从成都到宝鸡的。那时父亲工作单位名称是“宝鸡裕民机械厂”,后来改名为“宝鸡水泵厂”。 我家就在厂区咐近住。中间搬过几次家,最后一次搬家就在龙泉中学的南面也就是隔了一条引渭渠和新华路的三层楼上居住。一到节假日,我就带着弟妹们就到龙泉中学来游玩。那时候是“宝鸡市第四中学”,老百姓简称“四中”,文革中改为“红战校”,老百姓戏称为“混战校!”。文革后恢复龙泉中学校名。

龙泉中学风景优美,是一个古典园林式美丽的校园。第一次进去游玩我就对它非常向往,希望读中学一定考进这所学校。现在过去多少年了还记得当时的面貌。学校坐北面南,大门外有很大的一块空地。1980年以后金台区教育局在这块空地上建了家属楼。我曾经讨教过左全海老校长,龙泉中学实际建校征用土地是东到金陵河,西到新华路,南到引渭渠,北到区办的“麻道厂”,占地120多亩,是市区占地面积较大的学校之一。一进学校的大门,正前方照壁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红色大字便映入眼帘。照壁后面是一个圆形的灰色砖砌的鱼池,周围垂柳依依、榴花妖艳、泡桐挺立。

正对鱼池的北面是一座工字房,青瓦灰墙,典雅而庄重。正中间是一间面积比较大南北穿透的两扇房门用作会议室。东南边和西南面房间是办公室。西北面和东北面是教师的办公室。在工字房的北面两侧种有两棵高大的合欢树。树下有几个简易用水泥制作的乒乓球案子。每年合欢开花时,扇形的粉红色的花朵飘飘悠悠落到地上,漂亮极了!合欢花飘落下来才看清楚真是带柄的扇形粉色花朵,有心人会拣起来夹在书里,平平的可作书签。大门的两侧是东西对称的两条道路,路边直直地排列着青翠欲滴的木槿花,像绿色的栅栏一样。行道的东西侧分别是三间并列的教室。每一排教室之间都种有玫瑰花,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散发着阵阵芳香。东西对称的两条人行道中间是广场,广场四周种的是国槐,每年的四月下旬,整个校园槐花漂香,沁人心脾,那清香的味道至今难忘!广场北面的中间是独独的像礼堂一样的舞台,每周一升国旗,全校讲评,校长讲话,学校的所有重大活动都在此舉行。舞台的东侧是广播室和医务室,西侧是图书室。舞台的两侧也就是过了校园的环形路东西两侧有两排教职工的简易单间住房。大概面积有有14平米,六间一排。和教室外观同样的色调,屋檐下也有尺来高的踏步。

舞台的后面两侧的环形道路在这里汇合成了一条直直的路通往最后面的大操场。道路的东边是教师和学生的食堂。文革开始在东面有了校办工厂。道路的西边是中操场,有三个蓝球场,东边是小操场,体育教师辛鸿礼和郭志刚老师自己动手做的单双杠、吊环和其它的体育器械就安装在这里。学生公寓就在中操场的北面,是座两层的木板楼。中间有门,东西两侧也有门。楼房的中间是过道,两侧是住房,都是单间,大概15平米。校园的最后面是大操场,进大操场有点儿小坡度,是有大门的。里面有两百米的环形跑道,跳远,跳高的沙坑等。大操场也称为后操场,边沿栽种的是一棵棵的桃树,春天艳丽的桃花盛开,秋季果实累累春华秋实,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像征着辛勤的园丁桃李满天下。

(二)

时光飞逝。1977年我结婚了,我在宝鸡水泵厂工作。龙泉中学的工宣队是来自水泵厂的工人阶级。师傅帮我结缘认识了学校的数学教师隋鲁岐。当时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我居然嫁了过来。我们一起在龙泉中学见证了老师们辛勤工作和艰辛的生活。生活中最重要的水曾经是龙泉人的苦脑,当时学校一千多名师生只有三个共用的自来水管,师生生活用水,洗衣服,洗菜全靠这三个自来水管,水管前常常排着长队。龙泉中学又是制高点,自来水压力不够,在众人都用水时,这里停水是常有的事。数学老师张福祥曾戏称“龙泉”的老师是“盼水妈”,“盼水爹”!全校师生有两个土厕所,好在1980年以后学校的东面又修建了两栋教师居住的两层简易楼。才又建了第三个土厕所,晚上虽然有一盏微弱的灯照着,大人上厕所都害怕,何况小朋友。就是这样的生活条件,龙泉中学竟然没有一个老师为此怨天尤人,向校领导提出困难,每个人都在全心全意兢兢业业认真教学授课。龙泉的老师们感动了我,心里是满满的敬重!

和这样的老师们居住在一起,感觉到我也是他们的一分子,学校有什么困难和需要找到我,我会千方百计去帮助。第一次是学校给教师建简易楼,每户一间半,大间18平,小间9平,没有厨房。当时经费不足只建了一层,用油毛毡盖住,等有经费了再建第二层。过了两年,有了材料和泥瓦工,没有机械设备,学校领导问我能否帮忙,我在水泵厂房产基建科工作,就想办法和市第一建筑公司联系借来了龙门架和卷扬机,给人家单位主管领导讲了学校经费的困难,就这样无偿地用了几个月。我也非常高兴能为老师们做点事情。

龙泉中学越办越好,不是学区的学生也千方百计到龙泉上学,学校人满为患,李学让校长动起了再建一栋三层教学楼的心思。那时钢材很紧张,李校长就又问我能否帮忙,我恳求单位领导让给了学校10吨钢材指标,解决了学校基建用材的困难。

学生多了,后操场早上出操跑步地方紧张,有的老师出早操就带领学生沿着引渭渠河堤边跑步。由于引渭渠边沒有护拦,有一次,有一个男生不慎失足落水,全校师生很是着急。学校请求引渭水利局停水,但是上报批准还要有一个过程,到了晚上水是停了,寻找的老师们要有高筒水靴才能下渠底寻找,我和他们一起连夜找到我们单位主管人的家里说明情况,又联系到单位保卫处借到了十几双水靴,几十名老师们连夜挑灯搜寻,就在引渭渠停水时限将到时,终于找到了男孩的遗体。我身为龙泉的家属,住在龙泉,就是龙泉人,有义务和责任尽力为龙泉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心理很高兴。

(三)

我家先生隋鲁岐是高六六级学生,上山下乡在宝鸡县“新街”,在当时学校急需教师的情况下,1970年来到龙泉教书。当时20多岁,长在红旗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培育下,有一颗火热的心,又经历了下乡锻炼,虽然想上大学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有了在教师的岗位能培育更多的学生去接受高等教育这个机会,隋鲁岐老师也非常满足。他很爱他的学生们,他带过的高74届六班的学生有31位同学现在还与他保持着联系,互相交流着他们的人生感悟。

隋老师爱他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胜过爱自己的女儿,我们当时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龙泉的名气大,一个班竟然有64位学生,教室里连放簸箕和扫把的地方都没有了。在老师家里,学校给配置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和一个简易书架,学生的作业老师都是拿回家里,吃过晚饭才静下心来批改。过去有规定的基本上一个班大约45位学生左右,多了近一半的学生,工作量可想而知。我的单位是下午五点半下班到家近六点钟,用的是蜂窝煤炉子做饭,吃完晚饭就近晚上八点了,如果要他帮忙看着女儿自己干点家务,他马上说:“作业批改完再干!”。64本数学作业要批改到什么时候?这是我家隋先生最认真的工作时间,雷打不动,这个数学老师逻辑性太强,能灵活点儿吗?好气人的!

带初中学生,隋先生的观点是授课传授知识是一个方面,管理学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学和小学的授课和管理上大不一样。他认为,刚进入中学有些学生尤其是男生不太懂事,有个别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上中学进步不大,总认为小学成绩很不错,上了中学是老师教得不好,还要耐心仔细地做家长的工作,希望家长配合老师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成绩。我自己在单位工作也比较忙,但看到老师工作这么辛苦,也就想帮助他分担一些。每个学期结束,对于学生的评语,隋先生都是根据每个学生在这个学期的表现认真写在草稿本上,修改好了才誊写在学生手册上。我看他实在忙不过来,就主动请求他带到单位帮他誊写在学生手册上,办公室的同事好多次看到学生放假前我在办公室帮忙誊写学生评语,也就见怪不怪了。所以他带过的学生的名字,有好多我都记得。隋先生爱他的学生们还体现在锻炼身体上。天天早上出操带着学生跑步,现在还在工作的学生任务重工作紧张,还给老师念叨多亏了中学时期跑步锻炼打的底子好!学生不知道的是有一次带领学生在后操场跑操,我家女儿五岁正上幼儿园。把小朋友放在后操场外面的家属楼旁边,等着上完操送去幼儿园。带着学生上完操就忘记了,直到中午放学人家找到家里才知道女儿没去幼儿园!在教学方面非常严谨认真。按理说数学教了多少年不变,不用备课了,但是他依然天天认真备课,经常给我唠叨,实际上每节讲课的内容是讲两遍的,认真学习听课的学生第一遍就基本听懂了,第二遍再加强一下希望没有认真听或者还有疑惑,就更加明白了。教了几十年的数学课拖堂和挂黑板上的事情几乎没发生过,个别男生淘气教育,把他的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急了还要揍你几下。等我下班回来还气乎乎地告知我,我劝也不行,说当时揍他也是气得由不了他。有时遇见认识的家长我会帮着道歉,那时的家长认为老师负责任,关心她的孩子,还说放学回家没说过老师收拾他了,希望老师在学校替他打,替他教育。前些年有一次和隋老师遇见他的学生梁民贤,程伟,蔡惠敏几位学生,梁民贤说了一句话:在学校时老师打得太轻,再使劲多打几下就把我打进大学了!我听了感慨颇深,真是有点儿“一日为师,终身难忘!”。

老隋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一直想再去进修学习。我记得金台区教育局在1983年有了到陕师大学习的指标,是要考试录取的。隋先生那个忙呀,忙完学生忙自己。马上要考试了,教育局通知考试资格取消了,当时我女儿生病发热,让别人照顾,我和隋先生晚上找到郭局长家里了解情况,想求情让我们参加考试,告诉领导辛苦熬夜复习这么长时间,连参加考试的机会都失去了,内心好难过,好容易等开了门,郭局长却说:“教师不够用,再放你去学习,学生让谁来带?一个萝卜一个坑!”局长都这样说了只得放弃。好在1988年参加省成教考试,才考入教育学院能够学习,他说,提升自己才能带出更优秀的学生!

(四)

龙泉中学有一批德艺双馨的老师,他们秉持教书育人的宗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把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有一年马上要高考了,几位女教师都快已近五十岁高龄,由于长期劳累,身体都有所不适,当时她们带的都是毕业班,居然商量好等放暑假再去医院检查看病。她们是蔡晓霖,王亚媛,王林娟,魏初萱,刘新华和贾玉娥老师。刚巧我路过听见了,大吃一惊!为了学生竟然拖着病体在工作。她们对学生的关爱是如此的热烈,我已是泪眼模糊地悄悄离开,多么好的老师啊!

龙泉的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和热爱的源泉就是来之于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也是历届的校领导工作认真,关心教师和爱护学生做出了榜样。历任校领导左全海、李学让、常志东、马勤、谢振渭、高复生、王稷山、张守国、张德元、王均、朱明科和苗永省等既是领导,还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他们带领着龙泉的教师们一步步走向辉煌,连续多年中考和高考在全区位居榜首。每年高考成绩公布时的时候,我也是满满的开心和自豪。我也是龙泉人啊!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风就如一个大家族满满的正能量传承在龙泉。后续进龙泉的年轻教师,个个都在教书育人的舞台上展现着美好,演绎着美妙。这些年轻教师,是龙泉的生力军,延续着龙泉的生命力。我家的隋先生常常念叨夸奖这些年轻教师,让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刘周社、李兰明、李润强、杨克礼、董社平、符宝龙、张真、杨小宝、郭晓云、陈旭东、杨红霞、樊力、陈改玲、牛静、王莹、张云山等等。我家隔壁邻居是张德元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满腹经纶,如果有幸做他的学生真是受益匪浅。每年春季开学他家门前热闹非凡,课余午后吸引好多学生挤在门前观赏评析他们敬爱的张老师自己写的春联,一幅春联几十字全是毛笔小楷写作,我是首次见到这样的奇才!龙泉人才济济,无论是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还是在其他领导岗位上,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龙泉人的骄傲。从龙泉中学走出去的,有不少人在省、市、区各级领导岗位上取得了了卓越的成绩。虽然他们工作岗位变了,但是龙泉人的精神永远伴随着他们。

为了7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址,龙泉中学整体搬迁,是龙泉人的遗憾!但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为我们的祖国尽力,我们骄傲!为有着7000年仰韶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骄傲!为有着7000年仰韶历史文化的根在宝鸡骄傲!为龙泉人骄傲!


作者:陆蓉仙,原水泵厂退休,原龙泉教师隋鲁岐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