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马超军:关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的建议 |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4-11-19 | 浏览:8009次 ] |
近年来,陕西省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面对新时代新要求,现代服务业仍存在诸多瓶颈,亟待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据统计,2023年底,陕西省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一半,但其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业态比重仍然偏低,如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 二是创新能力不足。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我省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创新成果较少,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特别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上落后一步。 三是区域发展不均衡。西安都市圈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而陕南、陕北地区受制于交通不便、信息化水平低等因素,现代服务业增长乏力。 四是专业人才短缺。据调查,我省现代服务业企业普遍反映,高端复合型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特别是精通金融、信息技术、创意设计等方面的专才。 五是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尽管出台多项举措改善营商环境,但部分企业家反映,审批流程繁琐、行政效能低下仍是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痛点。 六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去年,我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占全省外贸总额的1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外资在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比例较低。 七是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不足。多数本土服务企业缺乏鲜明的品牌形象和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导致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 八是数字化转型步伐较慢。虽然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意义,但实际应用层面,许多企业仍在观望阶段,尚未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九是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不足。部分服务业企业对节能减排、绿色运营重视不够,未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日常运营之中。 十是金融支持体系尚不健全。与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获取贷款、享受财政补助方面的渠道更为狭窄。 以上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由于政策配套不够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不到位、区域协同机制欠缺、人才吸引与培养机制不健全、国际化视野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为此建议: 一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编制专项规划,成立由政府官员、学者专家、行业代表组成的规划编制小组,深入研究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结合陕西实际,制定详细的《陕西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X-20XX年)》,明确目标、任务和路径图;设立示范区,在西安、宝鸡、榆林、汉中等地选取有潜力的区域,设立“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后再推广。 二要增强创新能力。创建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中心,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平台;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对从事关键技术攻关和服务模式创新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提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利申请快速通道等政策支持。 三要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实施差异化政策,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支持政策,比如对陕南地区重点倾斜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对陕北地区则侧重于能源服务、物流运输等;建立区域合作机制,组织召开年度“陕西省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研讨会”,邀请各地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参加,分享成功案例,探讨合作可能。 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定制化培训,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培训机构合作,推出针对现代服务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短期研修班和长期学位教育项目;设立人才公寓,在西安、宝鸡等大城市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居住园区”,为引进的高级人才提供租金优惠或免租住房,解决安居问题。 五要改善营商环境。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一站式”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企业注册、税务申报、资质认证等事项全程线上办理,大幅缩短办理事宜所需时间;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定期举行“政商对话日”,政府部门负责人直接听取企业诉求,现场解答疑问,承诺限时解决问题。 六要扩大对外开放。设立招商服务中心,在海外重要城市设立“陕西现代服务业招商办事处”,聘请当地专业人士担任招商顾问,主动出击,招引外资;举办国际展会,每年举办“中国·陕西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周”,吸引世界各地的服务业精英汇聚陕西,洽谈业务,签订合作协议。 七要强化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组建品牌联盟,发起成立“陕西现代服务业品牌联合会”,组织会员单位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提升整体品牌形象;利用新媒体营销,与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合作,开设“陕西现代服务业官方账号”,定期发布优质服务案例,增强公众认知度。 八要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广云服务应用,引导企业使用云计算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弹性扩展能力,如与阿里云、腾讯云等服务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专属优惠方案;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在各大中专院校增设“数字营销师”、“数据分析员”等新兴职业培训课程,为企业输送数字化转型所需人才。 九要践行绿色发展。制定绿色标准,参照国际先进环保规范,制定适用于陕西现代服务业的绿色运营指南,包括能效比、废弃物回收率等指标;实施绿色采购,倡导现代服务业企业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和服务,如绿色办公用品、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等,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绿色化。 十要完善金融支持体系。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由省政府牵头,联合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民间资本共同注资成立“现代服务业信贷风险补偿池”,为银行发放贷款提供额外担保;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服务贷”、“版权质押”等符合现代服务业特点的金融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建 议 人:九三学社金台综合支社 马超军 采用情况:此信息于2024年二季度被市政协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