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省政协 | 宝鸡市政协 | 金台区委 | 金台区政府 | 金台区人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视察调研 >> 报告


【报告】关于全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0-12-07 | 浏览:30759次 ]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为了提升我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营造重视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氛围,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近日,区政协社会事务委员会组织委员,深入金台医院、蟠龙镇卫生院、卧龙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众路八里村卫生室、石油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现场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中医药需求,为全民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区各医疗单位2所二级医院、6所一级医院1所妇幼保健中心、)和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所镇卫生院(共7所)、1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共20所)、40所村卫生室(共100所)、以及120家其他类诊所,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并开展中医药服务。金台医院和中医医院中医诊疗量占比分别为18%、3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中医诊疗量平均占比为2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诊疗量平均占比为10%。全区现有中医医师235人,(其中金台医院5人、中医医院9人(均为外聘和返聘));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69人。我区已有5人通过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取得宝鸡市确有专长证书,2人已取得中医助理医师资格。目前通过新建、改造提升完成了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所镇卫生院的标准化“中医馆”建设

2011年,我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7月和12月,先后顺利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我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验收。

一、工作成效

(一)积极落实国家扶持政策

一是中医药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将是否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列为审定医保、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把中药饮片、针灸、治疗性推拿等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中医治疗范围由93项提高到127项,落实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将老年人(65岁以上)和儿童(0-36个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目标考评和绩效考核。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店,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目前我区中医坐堂医诊所已近20家,弘扬了中医药文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二)扎实推进中医药网络建设

一是与市中医医院建立业务协作关系。依托辖区市中医医院资源优势,引导支持区中医医院,东风路、新福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油、新维巷、福临堡等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市中医医院建立业务协作关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二是基本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全区6所镇卫生院、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40%村卫生室,均设置有中医科、中药房,配备100种以上中药饮片和50种以上中成药,能开展按摩、针灸、理疗等2-6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慢性病。三是加强标准化中医馆建设。2017年投资150万元,通过新建、改造提升完成了6所镇卫生院的标准化中医馆建设。今年争取中省资金90万元,为9所2011年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配置中医仪器设备,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一是实施特色“中医馆”创优项目。高标准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发挥中医药特色。卧龙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筑面积达到900平方米,拥有中医诊疗设备50余台,开展16项传统中医药适宜技术,年接诊量1万余人次,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服务。2016、2017年,卧龙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晋级“全国百强”,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誉。二是实施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项目。按照市上要求,我区率先在卧龙寺、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试点工作,为全市推广积累了经验。截止2017年底,全区共成立42支全科服务团队,签约62170户、17.765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5%,普通人群签约率达到45%。每个团队专门配置1名中医医师,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二、存在问题

(一)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

近几年,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才问题更为突出。金台医院作为我区唯一的二级公立综合医院,中医科仅4名、康复科1名中医医师,却承担着全院的中医诊疗任务;区中医医院作为我区唯一的一所公立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只有9人,均为外聘和返聘人员;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高标准建设了中医馆,但受制于地理位置影响和中医人员(特别是中医适宜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中医药服务无法正常开展;镇卫生院受制于条件差,待遇低,中医药人员更是十分短缺。村卫生室90%的人员为乡村医生,且都年龄偏大,部分已60多岁,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仅40%,而且主要以中成药服务为主,中医药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另外,目前中医专业人员从毕业到开展临床工作所需成长周期更长,培训机会亦相对不足,人才梯队建设有待加强。

(二)扶持保障政策有限

一是住院时限和住院次均费用受限。目前医保农合对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和次均费用都有限制,我区金台医院平均住院日11.8天,这对于一般疾病时间还可够用,但对于慢性病的中医康复治疗远远不够。中医康复患者尤其是脑血管病康复患者,肌力的改变是一个长期、持续治疗的过程,10天后稍有改变,需要持续不断治疗,肌力才能逐渐恢复,如果中途停止治疗,患者的肌力又会恢复原状,这样治疗效果非常有限,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于中医康复治疗手段,无论三级医院或二级医院都大同小异,但住院次均费用相差却较大,二级医院康复科住院次均费用为5500元左右,而三级医院例如市中心医院为12000元左右,这样严重限制了二级医院对慢性病的中医康复治疗,也违背了国家提倡中医康复治疗要求。二是合疗报销中医治疗技术范围受限。中医康复治疗中的很多物理治疗如:红外线治疗、紫外线治疗、激光疗法等多种治疗技术都不能纳入新农合报销,使农村患者的中医康复治疗受到了很大限制。

(三)基层医务人员任务繁重,薪酬待遇低

目前,我区基层医疗机构除基本医疗和繁重的13项基本公卫外,还承担着全区的健康扶贫、残疾人签约服务等各种医疗保障,以及临时性的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地方病普查等各种各样的工作,基层卫生工作者经常加班加点,非常辛苦。

(四)体制不顺,政府投入不到位

区中医医院成立于1984年,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实行定额补助,承包经营模式。现有职工47人,其中在编在岗人员只有9人。目前,医院面临拆迁,后面没有明确发展方向。我区目前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1个公办,其他为私人投资、医院延办、职工医院转型等,经营模式为自收自支,经营困难,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工作公益性不能体现,倒逼逐利行为。

三、意见建议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从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角度,区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定扶持和促进我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倾斜政策。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中医药发展需要,扩大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用地供给。

二是加大财政对中医药经费投入。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完善相关财政补助政策,将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与其他医疗卫生投入相衔接,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呼吁市上协调新农合、医保管理部门制定向中医药服务项目倾斜的报销政策,放宽中医康复患者住院时限日,提高二级医院康复科住院次均费。提高中草药饮片、中成药制剂等收费项目报销比例,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康复物理理疗项目、健康服务项目、中药品种等纳入报销范围,以激励群众主动选择中医药诊疗服务,提高中医治疗效果。

三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定向委培、在岗培训、对口支援等人才建设机制,把那些热爱中医药事业,熟悉中医药知识和掌握中医药技能的人员充实到全区各级中医药队伍中来。在招聘难度大的情况下,降低准入门槛,招聘本地籍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同时,在人才引进上给中医药人才一定的倾斜政策,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的上。建立中医药大中专人才、定向人才、乡土人才、通过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的培养、培训、考核机制,为基层留住更多的本土人才,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能力水平。认真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大幅度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岗位工资和绩效系数,彻底改善中医药人员工资待遇,避免人才流失。改革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

四是理顺相关医院经营模式。落实《中医药法》和《关于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依法切实做好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有关要求的通知》关于“要求各地要严格落实深化医改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确保公立中医医院机构不能撤、编制不能减、功能不能弱化,充分发挥其中医药发展的主阵地作用,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的要求,我区中医医院虽是一级公立医院,但一直长期承包经营,明显与国家中医药法等政策不符,急需协调理顺中医医院经营模式。按照国家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要求,建议区政府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数与公卫人员配比定额补助一定的人员经费,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公益性和合理性。

急需建设区域性中医药服务中心。以金台医院为依托 ,建设区内区域性中医药服务中心和基层中医药培训学习基地,积极加强中医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引进学科带头人和重点人才,为中医药工作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