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关于我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7-11-01 | 浏览:5664次 ] |
创建全国武术之乡是区政府今年重点工作之一。4月底,区政协社会事务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委员们实地查看了金台观太极拳训练站点、机关太极拳展示以及新福园东社区太极拳“进社区”、列电中学太极拳“进学校”、宝鸡鹏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太极拳“进企业”等情况,听取了区委宣传部、区教体局、区文广局、区档案局、金台观道文化景区管委会、宝鸡市太极拳协会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创建情况的介绍,并赴泾阳县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创建优势和成效 (一)金台观历史积淀深厚。我区因金台观而得名。金台观始建于元末明初,是一处完整的明清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洞窑式道观,为宝鸡三大道教宫观(金台观、银台观、玉台观)之首, 素有“金阁流霞・仙台引凤”之美誉,是古陈仓标志性建筑,现为宝鸡市道教协会驻地。据史料记载,800多年前,道教真人张三丰在金台观修炼长达22年,创立了中华武术之瑰宝――太极拳,使其成为了世界级的中国文化资源。 (二)道文化景区初巨规模。近年来,我区顺应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突破、大繁荣的新趋势,深度挖掘地域人文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从2009年开始,分二期投资2.2亿多建设金台观道文化景区。完成了原上塬道路改线、大踏步、渠面棚盖、南大门、以及三清殿及广场、护坡景观窑洞、景区绿化亮化等设施建设。现正在委托中国中建设计集团进行三期招商引资项目总体策划和设计(目前已通过第三稿设计方案),主要建设金台建筑群,再现“金阁流霞”之壮观。 (三)太极文化建设多措并举。2015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着力打造“太极之源・仙道金台”文化品牌,致力于弘扬太极文化、祥瑞文化和养生文化。一是启动金台观4A级景区创建。按照国家4A级景区创建标准,对景区在环境质量、服务质量、景观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建立了问题台账,制定了整改方案,协调相关方面抓紧整改。目前,4A级景区创建方案已报送至省旅游局。二是武术旅游产业成功起步。多方争取开发武术旅游项目,签订了“环球功夫小镇”项目协议。三是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多样。先后邀请知名文化专家、学者肖云儒、魏小安,道教人士任法融、胡诚林等莅临金台观道文化景区参观游览,提升景区影响力。推出了《三丰太极舞金台》系列区歌、编写发行了《仙道金台――张三丰第一道场金台观》金台系列丛书;创作完成了《金台观》秦腔剧;《走进太极》肉眼3D大型实景剧正在制作中。四是太极运动丰富多样。2015年举办了“金阁流霞•仙道金台”系列文化活动,面向全国征集楹联125幅,书法作品315幅,摄影作品290幅,最终经过评选,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作品集结成册正式首发;2016年举办了机关运动会暨“信合杯”太极拳比赛、开展了社区太极拳、太极剑及太极功夫扇展演、举办了全区中小学生太极拳比赛;今年3月份开始,按“春、夏、秋、冬”四个主题,由全区机关、镇街和社区所有干部,每周三轮流在金台观道文化景区进行太极文化主题展示活动。习练太极拳在金台大地蔚然成风,“太极之源•仙道金台”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五是积极承办各种赛事活动。分别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举办了两届“太极之源•仙道金台”全国太极拳邀请赛; 2017年3月,主办了宝鸡市首届太极拳演武大赛,共有28支队伍70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欢聚金台切磋交流;2017年4月,联合市太极拳协会及三丰太极拳研究会主办了“守护中华文化根脉•打响太极申遗之战”太极拳研讨暨新闻发布会,成立了太极拳申遗联盟,启动申遗资金10亿元。目前,第三届全国太极拳邀请赛正在积极筹办中。 (四)创建工作大力推进。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区长宁怀彬任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一鸣、副区长严佳鑫任副组长,各镇街、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二是工作机制完善。根据创建“武术之乡”体系标准要求,出台了《宝鸡市金台区“全国武术之乡”五年发展规划》,制定了《金台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实施方案》、《金台区武术(太极拳)“六进”活动实施方案》、《金台区2017年太极文化主题展示活动实施方案》,并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和社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全面推进。三是衔接沟通得力。2016年以来,区创建办多次前往北京,与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接,汇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并邀请国家武管中心领导到我区指导创建工作。今年1月份,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接受我区申请,创建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四是着力建设武术骨干队伍。教体部门制定了详实的武术骨干培养制度和培训计划,坚持以武术教师、武术教练、武术裁判等具有中、高段位的武术技术骨干力量为重点,强化培训,提升水平。今年以来,已完成指东拳辅导员培训、杨式太极拳辅导员培训。正在进行42式太极拳“六进”普及培训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武术段位制考核,通过市武术协会严格考核,我区90人获得了武术三段资格,1.3万人获得了二段资格,全国武术之乡创建中规定的武术段位指标全面达成。五是积极组队参加各种比赛。近年来,我区参加各类武术比赛成绩突出。其中,2012年4月参加武当山首届国际武术比赛,获得太极拳组合一等奖、指东组合拳一等奖;2013年5月参加全国老年人健身大赛,获得太极拳组一等奖;2014年12月,金台区红拳代表队应韩国首尔市政府邀请,代表陕西省赴韩进行了比赛交流;2015年参加在台湾举行的全球华人武术功夫大赛,摘得6金1银; 2016年参加陕西省健身大会,获得太极拳、太极剑一等奖;2016年参加第五届澳门国际武术大赛,获得5金1银;2016年5月至10月组队参加宝鸡市第二届老年人健身大会,健身气功、木兰拳、太极拳(剑)、等项目中共获11个优胜奖,1个优秀奖,成绩位居全市前列。 二、泾阳经验可学可鉴之处 泾阳县自战国晚期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体育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县内习练红拳、高家拳、太极拳、散打等武术人口众多,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全国武术之乡”。通过实地学习参观,委员们认为学习泾阳县可学可鉴,一是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是成功创建武术之乡的关键所在。泾阳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体育武术文化事业作为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的建设高标准“武术之乡”领导小组,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用于武术事业发展和各级市级以上比赛,充分保障了武术之乡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拳种。近年来,泾阳县整理编写了《泾阳县传统武术概况》、《高家拳种种》、《泾阳县地方传统拳发展战略》、《武术拳诀拳谱》,尤其是《中国武术段位制红拳教程》,为红拳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依托本地区武术协会开展工作。泾阳充实完善了县武术协会,全面指导全县武术工作开展。县内13个镇级均成立了武术协会、分会、习武辅导站等组织。健全完善了训练管理制度、考核奖惩机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四是武术“六进”活动推进扎实。武术“进校园”上,以县武校为龙头,辐射各校园开展武术活动;武术“进机关、进社区”上,主要是在机关推行太极拳;武术“进乡镇、进企业”上,主要是设立红拳传习辅导站,教授陕西红拳;武术“进军营”上,主要是聘请专职武术散打教练,教授公安人员格斗擒拿技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泾阳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我区创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区创建工作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对比国家创建标准和兄弟县区经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方拳种挖掘不足,传承历史资料欠缺。以张三丰元素为基础的地方拳种尚未挖掘出来,缺少拳谱及传承体系和传承人。二是缺乏必要的武术传承载体和组织。我区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武术场馆、武术俱乐部不多,区内武术协会组织不健全,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和普及不足。三是硬件设施不达标。不具备能容纳4块武术套路比赛场地、千人以上观众席、配套训练馆及辅助性配房和设施的体育馆。 四、对创建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对于大力传播和普及中华武术,弘扬中华武术精神,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创建工作目前已进入全面提质,迎接验收的关键阶段,需要从以下方面继续加强。 一是要重视地方拳种挖掘整理工作。陕西红拳作为地方拳种2008年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莲湖区和泾阳县都将红拳作为地方拳种使用。建议:一方面,将陕西红拳作为地方特色拳种尽快在全区中小学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收集整理宝鸡本地拳种非遗资料。做好流传在我区及市区的各拳派的田野调查工作,普查各拳派的历史渊源和传承谱系,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考量各拳派项目的各种情况,选取影响较大的拳派先公布为区级项目,然后再逐级申报;其次组织专门专业人员力量对三丰太极拳进行挖掘整理,编制拳谱套路并大力推广,做好传承人的推荐、认证工作。 二是要将武术之乡创建“三纳入”落到实处。按照创建标准,武术之乡创建要纳入区政府工作报告、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全区经济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每年至少投入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组队参加每年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武术比赛不少于2次,每年举办不少于4次的本地区各项武术赛事,培训各类武术辅导员、教练员、裁判员,收集、整理武术资料等。 三是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武术组织网络和骨干体系。要尽快成立金台区武术协会和武术学校,各镇街建立不少于2个以上的习武网点和各拳种的晨(晚)练点,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吸纳近万人常年参与习武。武术学校要开展武术传承和普及工作,培养武术后备人才,为省、市等上级专业队输送优秀武术运动员。 四是要筹备建设必要的武术场馆。目前,结合金台观三期建设的环球功夫小镇项目,尽快建设符合标准要求武术馆、太极馆等基础设施。 五是创建工作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我区创建武术之乡的目的,不只是获取一个国家级的牌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个创建过程,切实提升全区群众体育运动水平,全面激发老百姓强身健体、习文练武的热潮,为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议我区以创建全国武术之乡为契机,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创新机制体制,吸纳社会力量和资本运作,逐步形成武术产业链。重视创建后的资源利用和管理,真正把我区建成名副其实的全国武术之乡。 六是要建立我区武术宣传平台。建立金台区武术宣传微信平台,通过其和“微金台”、《金台?望》、区政府网站包括中、省、市主流媒体,对本区武术文化、发展理念、推进举措、活动成果等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让武术之乡创建工作深入人心,群众知晓率高,覆盖广泛。制作高水平高文化底蕴武术之乡视频宣传片,不断提高武术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