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省政协 | 宝鸡市政协 | 金台区委 | 金台区政府 | 金台区人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干部学堂


【充电】纪实文学《梁家河》 第一集:近平回来了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8-07-06 | 浏览:1200次 ]

《梁家河》

纪实文学《梁家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反映了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习近平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陕北高原给了我—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品读《梁家河》,追寻领袖为民初心!纪实文学《梁家河》自5月2日公开发行以来深受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喜爱,为进一步在我机关掀起学习《梁家河》的热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梁家河”这个小山村汲取“大学问”,引领金台追赶超越,让梁家河精神光耀金台大地。从今天起,金台政协网将推出《纪实文学<梁家河>》专栏,欢迎收听、收看,望大家积极分享。



第一集:近平回来了

音频点此链接收听


  2015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上午11时许,三辆中巴车远远地停在梁家河村口外。车上下来几个人,健步向村里走去。
  “近平回来了!”
  一声惊呼,村民都向村口外跑去。
  习近平回到了梁家河——这个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小村庄,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算起来,他离开梁家河已经整整40年了。
  踏上这片曾经劳动、生活过七年的土地,见到这些曾经朝夕相处、始终不能忘记的乡亲,习近平难掩激动的心情。
  “哎,随娃!”习近平老远就认出了跑在人群中的石春阳。一声亲切的呼唤,话音未落,两个人的手已紧紧握在了一起。
  “迎儿,你老了!”
  “向前,你上次可去过我家呢!”
  习近平和昔日的“小伙伴”们挨个儿握手,双方的手都不愿意放开。
  春娃、迎春、成儿……岁月虽然沧桑了当年“小伙伴”们的脸庞,习近平却仍能亲切地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小名。
  陪伴习近平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的夫人彭丽媛。他用陕北方言向乡亲们介绍:“这是我婆姨,今儿领回来让大家见一见。”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张卫庞,你还没有变!”正与“小伙伴”们热情寒暄的习近平,一扭头看到了张卫庞,便伸出右手“狠劲儿”地拍在张卫庞的肩上。有力的大手上传递的深情,让张卫庞感受到“近平的心跟咱们还是那样亲”。握着张卫庞的手,习近平向彭丽媛介绍:“这是梁玉明的‘挑担’哩。”(“挑担”:陕北方言,称“连襟”为“挑担”。)
  “随娃,还有几个不认识,介绍一下。”习近平转向石春阳说。
  石春阳连忙把身边的人向习近平挨个儿介绍。当介绍到巩保雄时,习近平握着这个年轻人的手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
  “这是会彦的儿子。”石春阳说。
  “你爸可是个老实人。”习近平亲切地说。
  人们簇拥着习近平,一路走,一路拉话。
  到了村委会大门口,更多的人拥了上来,激动地围在习近平身边,一步也不肯挪开。
  石春阳急了:“亲人回来了,快迎进家,让站在大门外算啥啊!”大家这才让出一条路。
  不少当年曾在一起劳动、生活的乡亲,习近平一眼就认出了,并亲切地叫出了他们的名字。
  “根民,赤脚医生。爱学习,看的书也多。”
  “争气儿,家里都好吗?”
  “张儿,你‘有肚子没嘴嘴’。”(“有肚子没嘴嘴”:陕北方言,意为肚子里有话但说不出来。)
  ……
  亲切的小名脱口而出,亲切的往事也历历在目。
  68岁的巩政富小名叫“开伙”,习近平笑着对他说:“你当年劲大,摔跤是村里最好的,不过,你可摔不过我啊。”大家听了,欢笑一片。
  巩政富患有眼疾,一只眼睛已失明。习近平关切地问:“你年轻时眼睛就不好,现在咋成这样了嘛!”这事他还记在心上,记得这么清楚。巩政富闻言,直抹热泪。
  当年的老支书梁玉明来晚了,好不容易挤到跟前。习近平边叫着“王栓”(梁玉明的小名),边与他热情地握手寒暄。梁玉明高兴地说“你先忙着,我给咱们回家准备饭去,一会儿到家里吃饭。”
  习近平和“小伙伴”们拉着家常:收入靠什么?平时吃些什么?老人好吗?孩子们都在做什么?日子过得怎样?能吃上大米吗?常有肉吃吗?……
  习近平问得非常亲切、细致。
  “小伙伴”们告诉习近平:“现在光景过好了,平时吃的是白馍、白面,大米和肉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
  习近平听了露出舒心的微笑,满意地说:“那就好,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就放心了。”(节选)






梁家河歌曲 作者简介

何铃领 ,汉族,湖北随州人, 1973年11月生 ,大学本科学历 , 1992年12月入伍, 1994年11月加入中共党组织,2013年转业,现为宝鸡市金台区委宣传部干部。

爱好摄影 文学和音乐文学创作,在《人民网》、《解放军报》、《广西教育报》、《科技日报》、央视七台军事频道、《政治指导员》、《军营文化天地》、《空军报》、《政工导刊》、《词刊》、《歌曲》、《宝鸡日报》等报刊、电视台发表散文、人物通讯 、歌词、电视新闻等体裁作品200余篇(首) ,获得国际、全国、全军大奖5次,与友人合作的歌曲《惹莫惹,为梦想歌唱》于2013年7月荣获澳大利亚悉尼第二届国际校园艺术节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汇演金奖。

著有音乐文学集《中国梦 丝路情》一书,宝鸡市音乐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宝鸡市职工音乐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