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省政协 | 宝鸡市政协 | 金台区委 | 金台区政府 | 金台区人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政协动态


【政协理论学习年】杨安林: 以政协协商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4-12-13 | 浏览:66821次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这一重要论断,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一、政协协商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中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发挥好基层政协协商作用,以政协协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既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金台区政协围绕基层治理的种种问题开创出生动实践,政协协商在基层延伸取得了一定成效,民主协商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得以深化。为将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更好地融合,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有效衔接,仍需就充分发挥政协协商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作出更多思考与探索。

二、政协协商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中必须坚持原则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各项指示要求贯彻到政协协商的全过程中。要清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群团组织、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历史使命、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的必要前提,是75年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把党的领导全面、系统、准确地贯穿于政协协商的全过程。

二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拥有较为成熟完善的各级协商机制和多种协商议事平台,为发挥协商职能奠定了良好基础。人民政协具备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特殊优势,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凝聚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汇集着民主党派、无党派等各界党外人士的智慧力量,谱写着大团结大联合的生动局面。在政协协商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民政协协商议事的专门性、凝聚智慧与力量的广泛性,用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独特优势,推动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强调“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坚持人民是价值利益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政协协商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协商中注重发现、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与做法,广纳民智,协商为民。必须坚持人民是方法智慧的主体,将人民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机统一,运用到政协协商的全过程中。

四是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人民政协“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必须坚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开展人民政协协商工作,把协商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更好地服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五是把握协商民主的优势和目标。政协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党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创新,创造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民主协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在基层治理的形式创新和效能提升方面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密切党群联系、保障人民有序参政、优化党政科学决策的鲜明特点和优势,实现协商民主汇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目标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协商民主产生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协商民主的理论深度得以拓展、重要性得以进一步强调、广泛性得以延伸、制度化得以发展,必须坚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好全过程人民民主。

三、政协协商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中需要优化举措

一要以能力提升为抓手,提高委员协商水平。委员协商能力建设是委员履职尽责的基础,是政协协商能力的源头和动力,是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必须以高起点高站位抓好委员协商水平建设,抓好政治领悟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多方面提升。要系统规划、提高站位。区政协统筹制定委员能力大提升计划,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了解各级党政重大方针政策,把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摆在协商工作首位。要补齐短板,强化技能。通过“书香政协”委员读书活动、调研视察活动,练好调查研究看家本领、掌握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提高建议报告的写作水平。联系讲师开展专题培训,学好用好方法论,让委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更具智慧和力量。

二要以制度建设为支撑,拓展基层协商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需要完善制度机制。”完善好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机制,才能将委员的履职平台更好地延伸到一线,进一步提高委员在基层的履职效能。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协同协商机制,加强政府跨部门协商,发挥专门性政策法规在协商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政协协商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降低专业门槛,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把法律专家、教育专家等社会人才引入协商过程,为协商提供可靠依据和高效解决方案。要联系社会力量,建立共商共建共享机制,依托基层委员工作室、社区服务阵地,广泛联系和动员各界群众,实现委员牵头、部门协同、企业配合、群众主导的协商局面。

三要以调查研究为依据,夯实委员协商过程。政协协商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夯实协商基础,以调查研究为谋事之基,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发挥好政协协商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委员日常走访,坚持协商为民,找准调研问题,真正了解群众关心什么、担忧什么、讨厌什么,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调研才有可能击中要害,点中软肋。要夯实调研过程,做好组织计划,提高各界别委员参与度,加强各民主党派、各部门协同发力,引入行业专家、企业家实现多角度调研。要提出务实举措,坚持求真务实,抓取一手资料,形成具有参考价值和可行性的调研成果,为协商工作掌握实情、取得真经,提供扎实的依据。

四要以委员服务为保障,营造基层协商氛围。推动政协协商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强委员履职服务保障,为委员履职创造条件,发挥广大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要做好“搭台”工作,为委员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开展协商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氛围。要优化履职考评机制,加强协商进展通报,健全激励引导措施,充分调动委员参与协商和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要建好用好履职平台,充分发挥“秦商量”协商议政平台、“微协商”议事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协各专委会承担的角色,找准立足点、强化服务意识,做好视察调研安排、组织好委员活动。积极开展镇街学联组、基层委员工作室履职交流活动,集思广益,打开政协协商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新思路。